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在发展中求生存,不断完善,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

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  >  电动汽车电池测试标准:安全与性能的守护基石

电动汽车电池测试标准:安全与性能的守护基石

更新时间:2025-09-21    浏览量:84
  电动汽车的核心在于电池,而确保电池安全与性能的关键,则依赖于一套严谨且不断进化的测试标准体系。这些标准通过一系列苛刻的测试,为消费者的安全保驾护航,同时也推动着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。
 

 

  一、强制安全要求:构筑底线防线
 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电池安全不可逾越的红线。我国最新的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(GB38031-2025)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标准对电池的安全测试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全面的要求,主要更新包括:
  1.热扩散测试升级:技术要求从过去的“着火、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”全面提升为“不起火、不爆炸(仍需报警),且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”。这显著提高了电池系统在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情况下的安全门槛。
  2.新增底部撞击测试:旨在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,要求无泄漏、外壳破裂、起火或爆炸现象,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。这应对了车辆行驶中底盘可能遇到的剐蹭、撞击等现实风险。
  3.引入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: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后,再进行外部短路测试,同样需满足不起火、不爆炸的要求。此举关注长期快充对电池安全性的潜在影响,保障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。
  二、测评技术规范:引导全面发展
  除了强制性的安全底线,推荐性的技术规范则引导行业向更高性能、更全面的测评方向发展。例如,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、电机和电控系统一体化测评技术规范》(T/CITS336-2025)这类标准,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。它们通常涵盖了电性能、循环寿命、环境适应性等多个维度的测试,鼓励企业不仅关注安全,还要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与可靠性。
  三、国际标准接轨:融入全球体系
  中国在制定和完善自身电池标准体系的同时,也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。目前,我国现行有效的标准在电池术语、测试方法、安全性能要求等方面已经达到与国外相近或较优的水平。通过深入分析并借鉴ISO、IEC等国际标准,中国的动力电池测试标准体系日益国际化,这为国产动力电池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便利,同时也促进了全球技术的交流与融合。
  四、推动行业进步:洗牌与升级并存
  日益严格的测试标准对电动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:
  1.提升技术研发门槛:新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技术研发和验证能力,特别是热失控管理、底部防护等关键技术。这可能会增加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,短期内或引发行业洗牌,推动产业向技术先进的头部企业集中。
  2.增强消费者信心:通过严苛的测试公开保障电池安全,能够有效缓解公众对新能源车自燃风险的担忧,促进市场健康发展。
  3.促进全生命周期管理:标准体系的发展不仅关注新电池的性能与安全,也逐步向电池的回收、梯次利用等后端环节延伸,推动构建更可持续的电池产业生态。
  结语
  电动汽车电池测试标准从安全、性能、国际协同等多个维度,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框架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的深入,这些标准也持续演进,以适应新挑战、新需求。它们不仅是检验产品的标尺,更是驱动电动汽车产业不断迈向更安全、更可靠、更高效未来的核心力量。

扫一扫,添加微信

版权所有©2025 江苏东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Al Rights Reseved 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18014607号-2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


  苏公网安备32128202000860